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京东的轮值CEO制度,刘强东放权?

发布者:用户15******453    发布时间:2018-07-19 10:25:14    浏览次数:188次

  任正非曾说,轮值CEO是否是一个好的制度有赖时间检验,但肯定比将公司的成败系于一人的制度要好。

  京东越来越大,相比十年前,营业额增加了一千倍,员工超过了16万人,刘强东是否也会力不从心?

  任正非有过这样的时候。2003年之前的几年,华为员工急速膨胀到几万人——一度混乱不堪,任正非身体累垮了,动过两次癌症手术,“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华为的轮值制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酝酿出来的。任正非当时说,轮值CEO是否是一个好的制度有赖时间检验,但肯定“比将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败也系于这一人的制度要好。”

  而在华为轮值CEO制度实行6年,刚刚升级为轮值董事长的战略之后,已经14岁的京东商城也想就此一试。

  7月16日,京东发布公告称,京东商城将从即日起实施轮值CEO制度,由集团CMO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全面负责商城日常工作开展。

  距离2016年沈皓瑜的离任,京东商城CEO之位已经悬置了两年的时间。

  不过徐雷的任命并不太让人感到意外,他是京东的“老将”,2007年以顾问的方式参与到京东的市场营销业务,2009年正式加入,历任京东商城市场营销部负责人、无线业务部负责人、京东商城营销平台体系负责人、集团CMO等多个职务。

  对比华为来看,三位轮值CEO郭平、胡厚崑、徐直军也都是“元老级”人物:分别于1988年,1990年,1993年先后加入华为,也都曾在多个不同的部门任职历练。

  但在京东,符合此条件的人却并不多。京东官网上公布的高管名单上,除了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是2007年就加入的“老臣”之外,其他几位——CPO蓝烨、CHO隆雨、CFO黄宣德都是在2012~2013年空降的高管——这对京东来说已经算是留任时间比较长的。

  外界曾用“流水的高管”来形容京东内部的人事更迭之频繁,2016年前后,更有一批京东高管相继离职。

  一位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对《中国企业家》记者分析说,刘强东的管理很强势,京东的文化就像山一样,很坚硬,而且缺乏包容,因此人与企业之间就像硬碰硬,碰对了就留下了,碰不对则头破血流。

  外界的印象也是如此——京东是刘强东“一个人”的公司,他自己在2018年接受财经作家吴晓波的采访时也提到,“很多人都认为老刘很强势,觉得如果有事儿需要帮忙,找我底下的高管没有意义,找到我就能搞定。”

  这种“误解”并非事出无因。

  沈皓瑜调任之后,刘强东直接坐镇京东商城,商城的10位主要高管、集团总共18位高管直接向刘强东汇报;即便在此之前,刘强东也是事无巨细。

  根据《中国企业家》当时的报道,刘强东不仅管理直接向他汇报的CXO们,还要管下面一级的高管。他直接管的是8个人(CEO沈皓瑜、CMO蓝烨、CHO兼首席法律顾问隆雨、CFO黄宣德、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技术副总裁李大学、开放平台负责人蒉莺春、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徐昕泉),但周报、日报抄送给他的有70多人。

  “传统的CEO……日理万机地为季度、年度经营结果负责,连一个小的缝隙时间都没有。他用什么时间学习充电,用什么时间来研究未来,陷在事务之中, 怎么能成功。”这是当年殚精竭虑的任正非对自己所担任的CEO角色的反思。

  而业内人士对刘强东也有着“强于务实,弱于务虚”的评价,一位离职的京东高管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京东还需要完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思维。

  “很多公司都是老板决定一切,我也决定公司的一切, 但是我决定的是人,是文化,是公司的战略,却很少决定具体的业务。”刘强东说。不管过去他是否真的如其所言,现在摆在他面前第一位的,就是给京东绘制一个更加有说服力的未来蓝图。

  2017年的财报显示,京东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始料未及的是,京东的股价却不升反降,即便“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3.1%”的业绩利好也未能扭转局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来自于未来可能面临的成长天花板。

  刘强东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京东的业绩和增长不好,涨不上去了,业绩大幅度下降,往往都是核心管理团队,特别是以他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出了问题,跟不上发展的节奏。

  在京东创立的前三四年,是刘强东“单枪匹马”打下来的江山,内部自然也是“一言堂”;到了上市筹备的那两年,京东引入了一批外企高管,刘强东也一度想要“袖手旁观”,据媒体报道,他曾对手下说过“几千万的单子就不用找我签字了”;但到了2016年,沈皓瑜离开,刘强东重新执掌业务一线;到了2018年,“放权”迹象开始显露,3月份,京东开启了一轮新的架构调整:原八大事业部升级为三大事业群,事业群总裁直接向刘强东进行汇报,并承接事业部总裁和业务负责人的直接汇报。

  可以看到,刘强东一直在放权和收权之间反复拉锯。

  在他身上,似乎呈现着两个极端,轻信而又多疑。在《刘强东自述》一书中,他曾讲过大学时候开餐馆的故事,由于尚有学业在身,他无暇餐馆的日常管理,放手让员工去做,最后员工监守自盗,亏得一塌糊涂;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刘强东回归京东日常管理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京东内部严格的反腐自查,并在10月份公开了“十宗罪”。

  一方面,随着京东的日益膨胀,管理半径越来越大,放权和管理切分是一种必然,但与此同时,失控的风险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暴露,这恐怕是让包括刘强东在内的每一个企业创始人都欲放还休的原因——他们习惯了亲力亲为,交托于他人难免患得患失。

  “京东现在还算不上是一家治理成熟的企业,但是可以看到,正在往这个方向去走,管理更加体系化、制度化。”一位分析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记者指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轮值CEO也是京东迈出的重要的一步。不过,除了徐雷之外,目前京东对其他轮值CEO人选、任期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与其说是确立一个制度,倒不如说是刚刚开启一场实验。

  实际上,华为在真正推行轮值CEO的制度之前,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内部进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轮值COO,而在正式提出轮值CEO制度次年,华为才在年报中明确公布了运作机制,职责范围以及轮值人选和时间安排。

  而且,轮值CEO分担了管理职责,并不意味着就分出了决策权力。

  不论是过去的轮值CEO期间,还是如今的轮值董事长期间,任正非始终担任CEO之职,与三位轮值CEO角色不同的是,他有权否决董事会的决定。任正非曾提到轮值CEO的一个好处是“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高管之间实现了“平权”,反而更加强化了“一把手”——任正非的权力。

  不过,这种权力落差尚不会影响华为的决策机制,因为制度中还强调了一点,任正非没有权力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可以与其他管理人士交流看法——避免了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代之以集体决策。

  京东也会以此为参照吗?

  2017年财报显示,刘强东在京东占股15.5%,管理层持股一共为15.8%,这也就意味着除其以外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为0.3%,与此同时,刘强东拥有79.5%的投票权。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的权力结构下,如果刘强东延续强势,又不给予足够试错空间的话,轮值CEO的尝试很难给京东带来太大的变化——更不用说形成真正的轮值制度。

  一位京东前高管在2017年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说过,“我们不是不想创新,我们是不想犯错误。”并指出他离开时发现京东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犯错了。

  这对京东来说,应该不算是一个好兆头。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