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的争夺中,腾讯败了一局,而这才是开始。在腾讯将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与阿里巴巴的争夺之时,核心竞争力逐渐缺失,新零售方面的收获却并没有到来。
2018年8月2日,星巴克咖啡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合作之后,双方会员体系会全面打通,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盒马和星巴克自己的应用中任一访问“星巴克新零售智慧门店”,享受同等权益和同样服务。同时,星巴克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上线外送服务,星巴克还会和盒马共创首家品牌外送厨房“外送星厨”。
就在一年多之前,2016年12月8日,腾讯和星巴克在广州共同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微信支付接入星巴克中国大陆近2500家门店。而阿里,则落后了对手11个月的时间。
2017年2月,星巴克和腾讯还联手推出全新社交礼品体验“用星说”。微信用户可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分享咖啡心意,赠送“星礼卡”。该体验仅仅上线7周就送出超过120万张礼品卡,并有超过一半在星巴克门店兑换使用。
从现在的星巴克的选择来看,显然,与腾讯的合作没有什么收获,转而寻求与阿里巴巴的联盟,更深入的融入到了阿里巴巴提出的新零售之中。去年12月,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正式营业,这家全球最大的新零售智慧门店,阿里巴巴的技术和星巴克实现对接,然后又在北京开了一家。
可以说,在新零售的发展中,星巴克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而抛弃了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腾讯,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已经不再局限于移动支付,而是全面的深入的联合,这也再次让腾讯提出的所谓智慧零售方案落地效果受到质疑。
在这次双方战略合作中,包括星巴克将在位于北京和上海重点商圈的约150家门店试运行外送业务,随后逐步延伸至全国,计划于今年年底前覆盖30个主要城市超过2000家门店,饿了么为星巴克配备了专属的外送团队,力求每位顾客在快捷准时收到外送饮品的同时,能感受到与门店同样高品质的星巴克体验。
星巴克一直是一家以厅店体验管理而著称的咖啡企业,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让中国这样一个亿茶文化为主的国家很多人喜欢上了咖啡,但最近却面临诸多竞争。
资料显示,2018年,主打外卖服务的瑞幸咖啡在中国市场成为网红,门店数已经超过800家, 5月份的“碰瓷”营销事件更是让瑞幸狠狠地刷了一次存在感。现在,瑞幸咖啡宣布进军轻食领域,并联手三家全球顶级轻食供应商共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轻食产品。
同时,另一家连咖啡2017年底在北上广深的100多家“Coffee Station”已全面实现盈利。2017年“双11”当天,连咖啡单日销量突破30万,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门店单日销量。
我们也看到,在网红瑞幸咖啡的背后,站着的正是腾讯。这家网红的主要营销手段就是微信LBS定投广告、微信排期品牌广告。借助腾讯的LBS技术,线下有实体店的零售商家可以在朋友圈进行本地推广,精准定向周边3-5公里人群。此外,瑞幸咖啡还大量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品牌合约广告。在今年,瑞幸咖啡还组织了在腾讯深圳总部、北京车展、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场合的快闪/路演活动。
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到处开花,而方式都很简单粗暴,以烧钱补贴的方式抢占市场,迅速扩大规模然后再扩展品类寻求商业机会,这就给几十年来四平八稳发展的星巴克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得不求变,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与阿里巴巴合作,就等于是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各个业务部门开展合作,除了饿了么,超市连锁店盒马鲜生,在线零售商天猫和淘宝,以及移动和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都会涉及合作。这样的深度融合不同于腾讯只提供移动支付接口,能够带来化学反应,引发新零售的升级,从目前来看是更好的模式。我们也看到,与腾讯合作的永辉、步步高、家乐福等等在新零售发展上至今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流于形式。
当然,对于星巴克来说,提供外卖是必要的,可传统的竞争力也不可丧失,毕竟,体验才是星巴克流行全世界的终极能力。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还是腾讯的智慧零售,或者是星巴克的与时俱进,都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打击竞争对手为目标,否则,一定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