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从养鸡小工到助贫先锋:55岁周必亲的返乡创业记

发布者:用户18******703    发布时间:2018-07-25 17:00:43    浏览次数:214次

1985年的冬天,湖北省大悟县养殖场的门口来了一个年轻人。

养鸡场看门的老黄朝他打量了一番:这个小伙子二十出头年纪,四方脸,厚嘴唇,浓眉大眼,肤色黝黑,显然是农家子弟。“你干什么的?”老黄冲他嚷了一句。年轻人看了一眼老黄,嘴唇动了动。但在饲料加工机器的轰鸣声中,老黄没听清他说了什么。“没事别在这转悠!”老黄指了指墙上红漆刷的大字:“生产重地,闲人免进”。小伙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传达室的门口,说:“老爹,我想学养鸡。”

养殖场的刘场长捏着一张报纸,刚进传达室就没好气地说:“赶紧走赶紧走。我这不是学校,我这是搞生产的。你要学养鸡,自己去农校学去。”

“我可以打工,帮你们干活。”年轻人说。

“这我做不了主,国营的场子,招工我说了不算。你要有能耐,就去县里找人事局。”场长的目光没有离开手里的《长江日报》。

“我不要工钱,我也不要编制。你给我管饭就行。”

刘场长抬起头,眯起了眼睛。场里的确有很多喂鸡、拌饲料一类的杂活要人干,可是这活计又累又脏,一直没人愿意分到这来。

“你叫啥名字?哪家的孩子?”

“我叫周必亲。我家就是下面新城镇涂冲村的。”

刘场长想了想,伸出一个指头:“只管吃,不管住。”他又顿了顿,“别到外面到处去说。”

第二年春天,“小工”周必亲回到新城镇的家中,养了2000只鸡。科学养殖的技术,自然是来自他在县养鸡场免费打工的那45天。

周必亲是1963年生人,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从小家境贫寒。像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一样,他没有读高中或大学的机会。初中文化的周必亲只能自己“谋一条出路”。从县养殖场里“偷学”到了科学养殖和饲料加工技术之后,周必亲成了乡亲们眼中的“能人”:“别人养鸡么,就撒点麸子喂鸡。他养鸡么,又养鸡,又养鱼,自己做饲料喂鸡,鸡屎他拿去又喂鱼,鸡蛋他也会加工,最后是卖鸡、卖鱼、还卖鸡蛋。这个伢从小脑袋就灵光些!”

脑袋灵光的周必亲用几年的时间把养鸡场开到了周边十几个乡镇。为了解决这么大规模养鸡场的饲料需求,他又从银行贷款,与新城镇政府合办了一个饲料加工厂,所用的饲料加工技术依然来自他的“打工”经历。然而,就在家里人以为他“有出息”了的时候,一场“鸡瘟”(禽流感)袭击了整个华中地区。周必亲好几家养鸡场里的鸡大面积病死,养鸡生意损失惨重。更令他雪上加霜的是,鸡饲料的原料价格飞涨,市场需求又因为禽流感疫情而严重萎缩,饲料加工厂被迫停产,镇政府随即撤资,周必亲几乎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下银行好几万的债务。

为了还上这笔债,也为了给自己重新谋一条生路,周必亲背井离乡,到福建的一家养殖场应聘了一个“技术指导”的岗位。之后的故事,涂冲村村民的口中有多个版本:有人说周必亲在广东跟人合伙开进出口贸易公司,挣了大钱;也有人说他被养殖场炒了鱿鱼,跑到青海、内蒙去做玉石生意,“挖到一块籽玉,里面是一整块翡翠”;还有人说他在外面结识了一帮很有“来头”的朋友。不过,大家都认同的是:周必亲又发迹了。因为在2009年,周必亲高调回乡,创办了“金畈农业合作社”,从他当年跌倒的农产品生意上又爬了起来。谈到这次“衣锦还乡”,周必亲口中的原因很简单:他看到了商机。“我在外面闯荡的时候,知道城里人喜欢绿色有机食品,喜欢土鸡蛋、野菜。我们家乡在山里,不管山上山下、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绿色食品,都是宝贝,可是没有人利用和加工。大片的土地荒掉,全部浪费!这些东西不正是城里人要的吗?”

踌躇满志的“周老板”购买了几条加工野菜的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加工、检验、包装设备,还注册了自已的品牌和生产许可证,一心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周必亲还向乡亲父老们喊话:山上路边摘的“珍珠花”野菜,还有花生、小米、板栗、山茶、土鸡蛋,甚至农家腊肉、腌咸菜、干豆角,各种“土货”有多少算多少,我合作社全收了!那时的周老板,还没意识到“步子迈得太大”会带来的后果。凭借绝对绿色、天然的品质,合作社的产品很快打入湖北及周边省区的市场,参加各地的农博会、食博会也拿了不少奖,还引进了黑花生、富硒大米等等优良品种的农作物。一切都进行的井井有条。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周必亲顺风顺水时和他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2014年,合作社从当地超市接到一大批花生仁的订单。周必亲一口气吃进了几十吨花生。为了尽快发货,他没有要求给花生仁做防潮处理,直接加工、简单包装后,就向二十几个大型超市供货。短短几天后,花生仁开始大量受潮发霉,收到货的各大超市纷纷向合作社投诉,要求退货退款。最终,周必亲被迫回收并销毁了这批花生,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多万元。随后的2015年,大悟县遭遇旱灾,合作社种植的几千亩黑花生严重减产;由于这场灾情,第二年周必亲决定改种水稻。可到了2016年,大悟县没闹旱灾,又发了洪水,几千亩的富硒稻产量下降70%,周必亲再次血本无归。一连串的打击下,合作社到了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周必亲只能到处贷款,勉强维持合作社的经营。

周必亲的金畈合作社一直从村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就算是经营困难时也丝毫不打折扣,为国家级贫困县大悟的整体脱贫着实付出了不少。看到合作社举步维艰,政府有关部门也急在心里。今年3月份,大悟县经信局联系上了想大力扶贫的国内电商龙头企业苏宁易购,并把苏宁在大悟的负责人熊克成介绍给了周必亲。苏宁想要帮大悟县的贫困户脱贫,愿意提供自己的电商平台和线上线下渠道;而周必亲的合作社能从各个村镇的农民手中收到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就缺一个推广、销售的路子——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合作社的黑花生油、山茶油、富硒大米、各种山珍野菜,三十多种农特色产品都搭上了苏宁易购的快车,在苏宁易购专门卖特色农产品的“中华特色馆”中进行销售。第一个月就收到了全国各地几十万元的订单。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过去惨淡经营五年的总和。

“现在又有一家投资商看上了我们,想投资在这盖一个驴养殖基地,规模大概一千头。这个搞起来以后,产出来的驴肉、驴奶粉,也都拿到苏宁上去卖!我和你说,搞养殖可是我的老本行了!”周必亲站在合作社承包的土地旁边,咧开嘴笑了笑,眼神飘向了远方。

他也许想起了1985年冬天,站在县养殖场门口的那个年轻人。

太原东方男科医院

太原东方男健医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