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扫码购突然火了,主要原因是“扫码购”突然成为了腾讯智慧零售的七种武器之一。此前,腾讯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综合业绩报告,特提到整合了小程序与微信支付的“扫码购”,并将其列为智慧零售的解决方案之一。
据媒体报道,5月20日,由零售巨头家乐福(腾讯)创立的第一家智能商店"乐马尔奇"正式在上海天山开业。这是家乐福首创的饮料、新产品、进口商品和自有品牌的新形式,也是最新的WeChat Fu Zhihui零售旗舰。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精品地图、社交广告、腾讯视频IP等产品,为门店提供"人脸识别支付"、"小程序扫买"、"IP互动引流"等全链接商业价值,帮助家乐福打造"全方位"。武装"智能零售旗舰店"。
按照宣传,“扫码购”就是顾客的一把“私人定制的扫码枪”——随时扫码,便捷购物。顾客可以使用“扫码购”查看商品信息、获取优惠信息、了解相关产品推荐以及自助结账。
实际上,用户买好物品然后自己直接扫码付款,这太理想化了,即便在已经试错两三年的物美“多点”,几经改造,如今也一样是个噱头,留在扫码台上的服务员数量超过了收款台。
严格上说,如果要实现地道的用户直接扫码就结账,需要给每个商品都标上独一无二的码签,这样才能保证扫一个识别一个,而现在超市里的都是品类码,同样的商品的条码是一样的,即便用户扫了,就不能确定唯一性,于是,就出现很尴尬的场景。
据媒体的报道,在这家家乐福智慧零售店里,用户扫码之后并不能直接提着东西走人,而是要接受两次“盘查”,不仅要查是否付款,还要一件一件核实扫货数量与实际带走数量,目的当然是怕被夹带私货。
从商家经营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也无不妥,但是,这样做却大大影响了客户体验,也甚至从内心里是将所有的消费者当成了潜在的“贼”。从商业本质上看,这样的扫码购不仅没有解决商业基础的信任问题,相反是将原来很容易实现的信任变成了更加不信任的复杂流程,是商业发展上的倒退。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觉得只要是用了手机来识别来扫一扫,就是高科技,就是智慧了,这显然是错的。技术是给社会服务的,如果一种技术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社会运营效率,那就是高科技,相反,不管你用了什么唬人的东西,做出来的产品无助于社会使用,那就是烂科技。
让非专业化的消费者去拿着手机扫码,至少在现在看来依然是最不具有效率的,从现实来看,速度极慢,不仅不会缓解拥堵,还会造成拥堵。如果说一个收银员一分钟可以处理一单,那么,消费者自己扫,估计最少需要3分钟。
很多超市处在商场地下一层甚至二层,网络质量本来就并不好,即便是仅仅打开程序付款都经常打不开,更不要说要一个一个的商品去扫码,在现实中,很多用户是扫两下就不行了,然后再去排队。
用户自行扫码绝对不如直接的穿堂而过的付款来得好,但同样都需要技术的进步,也需要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自然世代更替。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讲,扫码购还是遥远的愿景。正是阿里COO张勇曾说:“今天为什么超市一定要开在离家三公里的地方,超市完全可以开在你客厅的一面墙上,可以开在你客厅上面那个茶几的一本小册子上,就是一个给你定做的超市。”
事实上上,这几年使用扫码购的企业并不少。比如,在2017年6月,天虹超市虹领巾App率先推出手机自助收银——顾客到天虹超市购物时,通过虹领巾App中的“手机自助买单-免排队收银”功能,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并加入购物车,选购完成后提交订单完成支付,离开超市时在专属核验通道出示二维码后就可离店。2018年4月,物美集团在北京的148家门店上线“手机自由购”,其也是通过用多点(Dmall)App扫描商品条形码—生成电子购物车—线上支付—工作人员门口校验代表支付成功的条形码即可离开。5月,永辉超市社区业态店永辉生活新开门店撤掉了人工收银台,全部改为自主技术研发的手机App扫码购+自助收银机结账形式。
但是,以上这些都是在实验,自由购尝试时间很长的多点至今也没有将流程跑通,我们经常在物美的收款地方看到不断改变的自由购样式,也经常看到乱哄哄的结账人群,而到了周末这样的超市繁忙时段,超市甚至会主动的引导客户去收银台。
目前来看,扫码购以及相应的会员服务,主要目的还是在采集用户的消费信息,以帮助某些商家完善背后的数据视图,可谓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