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网贷离职潮:风险去哪儿?

发布者:用户18******342    发布时间:2018-06-20 15:57:47    浏览次数:286次

  “最近要离职了,而且要离开这个行业。”一家中型网贷平台的中层管理者从年初就计划换工作,如今终于要选择告别网贷行业。他将成为该平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离开的第四位中层。

  同样离开的,还有那些曾经顶着光环进入网贷行业的平台高管——5月21日,趣店在发布一季报时披露,该公司董事李世磊和曹毅因个人原来辞职。同月,宜人贷副总裁宋巍也以新身份参加活动,对外宣称已离职创业。据《财经国家周刊》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大中型网贷平台陆续离职的中高管至少多达几十人。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人员流动,只是网贷行业的流速特别快。四五年前,这还是个热门行业,无论是创业者还是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都奔着有发展、高收入的前景而来。只是两三年光景,行业就变了天,今年尤甚。

  原定于6月30日的网贷备案截止时间延期,让原本已经各自备好出路的各家平台,需要再一次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类似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剧当下的离职潮。

  正如第一批进入该行业,如今已转作投资与区块链的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所说,人才的双向流动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网贷平台这个阶段的人才流失有些不一样。备案政策的出台,导致许多资质不够的平台势必会退出,迫使这些平台的高管另寻他路。同时,备案延期使得那些并不十分确定能拿到备案的平台高管也产生动摇。

  因此,今明两年的流失可能异常严重。风险也亦步亦趋。那些曾经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从业者很难再重返原来的圈子。“这涉及一大批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口,很容易又在某一金融创新领域聚集。会不会造成又一波金融创新风险?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位监管人士说。

  这样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大批离开网贷行业的从业者进入了“伪区块链”领域,已然或正在靠虚拟发币一夜暴富;还有一部分人借着原有的金融资源从事一些类资管业务,以所谓的金融创新快速活跃在灰色地带。

  拐点

  网贷平台已经进入发展瓶颈期。当前,行业洗牌加速、风险事件频发、监管不确定性等多方原因共同作用,这使得平台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尤其是离开的人越来越多。

  一位曾任职网贷第三方分析机构高层的人士说,自从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改以来,市场对网贷行业的判断大致趋同,即行业到了一个拐点期。“很多朋友在整改过程中就体会到,基于国家对金融体系严监管的大环境,许多P2P平台一定是要被淘汰的。从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讲,与其在P2P平台里耗着,不如及早选择新方向。”

  与前几年整个行业涌现出上万家平台的蓬勃发展状态相比,如今逐渐缩减的平台数量意味着用人规模在不断减少。

  2018年上半年,网贷平台数量呈继续缩减态势。以4、5月份为例,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5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72家,相比4月底减少了5家。而4月底又比3月底减少了6家。未来,这一下降趋势很可能还将延续下去。

  由此,网贷行业的“二八现象”日渐明显——强者更强,弱者逐渐被淘汰。而强者毕竟是少数,即使这些大公司始终在不断地扩大业务并招人,但就普通人才而言,市场显然是供大于求的。

  当然,也有一些身居行业头部机构却主动出走的业内人士。例如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宜人贷副总裁宋巍、网贷天眼副总裁潘瑾建等等。“外部环境也在变化。最近这一两年,很多机会涌现出来了,许多人开始更换赛道,这是我接触到的互金平台高管离职的大概心态。”潘瑾建说。

  需要注意的是,与这些主动出走的人相比,还有一大批网贷从业者纷纷从线下平台退出,更多的可能是要“明哲保身”,被动离开。

  “一旦所在平台出现跑路或者被刑侦,再找工作就很麻烦。”一位原善林金融的工作人员自从该平台被查之后,一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很有可能也要转作他行。而近期,又有多家线下理财公司被查,卷入倒闭潮的阴霾中,包括善林金融、诚诚理财、云联惠、中融民信等多家公司。此前,还有媒体爆出恒昌财富25名高管集体跳槽,其中12位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相继离职。

  下一站

  离开网贷行业,许多人还是会选择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那些原来就在金融业的人看到了金融创新的魅力,希望继续在金融领域寻找风口;那些原来不在金融领域而被网贷带入金融领域的人,更是看到了金融离金钱、欲望更近一层的关系,自然很难离开。”前述网贷平台中层管理者说。

  于是,私募、资管、供应链金融、汽车金融等资产端成为他们的新去处。

  首先,网贷之家的统计显示,选择转型做私募的网贷平台在所有转型退出平台中,属于原网贷业务规模偏大的一类。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网贷平台其高净值客户越多,而高净值客户恰恰正是私募的目标客户群体。并且私募相较于网贷行业而言,对于金融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更高,转型退出的小规模平台受限于资金实力等因素,对熟练掌握私募相关金融知识的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

  其次,部分平台利用运营网贷平台时积累的风控经验,为新进入的网贷平台提供风控咨询,有的则提供运营相关的商业咨询,有的提供大数据技术咨询,也有部分平台转做投资移民相关的咨询服务。

  另有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从过去一年半以来,在所有网贷平台转型过程中,向资产端(包括消费金融、借款服务等)转型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8.57%;其次为理财业务(包括基金代销、线下理财、私募等),占比为25.71%;其他金融服务(金融行业资讯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提供等)的占比14.29%。

  其中,风险相对较小的车贷和政策相对较为倡导的消费金融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受网贷平台借贷限额的影响,“几乎一半以上的业内人都动起了车贷的脑筋。”某车贷平台负责人表示,“但由于浸润整个汽车产业链需要大量时间成本,所以急于转型的平台,纷纷采用了二手车抵押这样的‘擦边球’形式。”

  当然,最火热的转型方向还要数区块链领域。这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和尚未成熟的科技开发,吸引了大批流动人员。并且,相较于监管层对网贷行业的约束,区块链还尚缺严格的监管。

  郭宇航介绍,许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建立区块链板块,离开一个平台去另一个平台区块链板块的人不在少数,毕竟干过网贷的人再回银行已经很难适应。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加入了区块链的创业大军。

  “大家都在努力寻找并抢占新赛道的有力位置,区块链无疑是这样一个好的选择。”郭宇航称,“这一‘大金融科技’的新赛道能容纳许多人进来,也包括一些现有银行体制内的人。”

  据潘瑾建分析,身份已然变化的网贷人士中,有三四成投身于区块链和虚拟货币领域。“现在的区块链就像2012年的P2P,一片混战,有水军也有正规军,鱼龙混杂,大家就趁着浑水摸鱼的时候冲进去了。”

  去泡沫

  人才泡沫的最终,可能是行业泡沫和金融风险。

  多位监管人士担忧,简单的行业人才流动相对正常,但对于整个金融体系而言,一旦大量熟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的人员蜂拥至一个监管并不完善的类金融领域,风险积聚也会加快。

  “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位监管人士分析指出,网贷平台退出势必会释放一大批金融从业者,这些人很难被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全部吸纳,将寻求新的金融领域发展。

  “现在的区块链和五六年前我刚创办点融网的大环境很像。”郭宇航回忆,他个人长期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前景,但眼下却乱象丛生,跟P2P当年被诟病为自融、跑路、圈钱、非法集资的状态很像。“可能骗子的比例比P2P还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一些区块链公司的招聘启事称普通员工“年薪百万”,并“有机会参与一些虚拟币的私募和增发等”。尽管央行等多部委早已明确指出,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但是仍然有大批打着区块链噱头而行ICO之实的机构和人员。

  除了已经愈加明显的区块链行业风险之外,一些背靠民营资本的金融人士,也在以金融服务为幌子,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发债、私募、资管等业务,很难分清到底是掮客和金融业务人员。

  在6月14日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讲话中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有底线思维,防患未然。他表示,中国自古就有“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

  由此,在网贷平台发展逐渐趋于理性,合规经营逐渐落地的背景下,一些已离职人员重新打造的所谓另类创新或者‘擦边球’业务,也需要监管层迅速重视起来,避免成为又一波滋养风险的温床。

http://online.xywy.com/zzdxb/hzdxbyys/

http://online.xywy.com/zzdxb/nbdxbyy/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