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互联网平台的A/B面:淘宝的生命力和滴滴的高效率

发布者:科普院    发布时间:2018-06-03 14:11:52    浏览次数:285次

  在不同的领域,完成垄断的企业往往都能获得丰厚的利润。那些致力于建立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往往更容易利用其网络效应完成对市场的快速占领,从而完成垄断。每个人对“平台”都有不同的定义,而运行机制迥异的淘宝和滴滴就像是平台的A/B面,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对比。


  一:不同的交易撮合方式


  平台形成的基础,是对供需双方的交易进行撮合。而商品和服务的标准化与否,决定了平台交易撮合方式的不同。


  淘宝是帮助卖家和买家进行商品买卖的交易平台,由于顾客需求和商家所能提供的都是“非标准化商品”,所以淘宝就像是把传统的集市搬到了线上,只是为消费者(网购用户)和商品提供商(店主)提供了一个公共的空间。平台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并不深度参与到交易的过程中,只是提供担保、支付和物流等一系列协助工作。


  而滴滴则是帮助司机和乘客完成乘车服务的交易平台,因为服务相对于购物属于“标准化商品”,消费者(乘客)不需要挑选具体的服务提供商(司机)。所以平台直接承担了匹配供需双方的工作,对每次交易都深度参与,保证了平台的高效运转。


  二:效率和丰富性


  消费者在使用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时候,常常因为过多的选择和参差不齐的商品质量,在完成交易之前权衡许久才做出选择,整体的交易效率是偏低的,但这也是购买非标产品的正常过程。而乘客在使用滴滴的时候,平台通过算法完成对交易的匹配,是极为高效的。


  平台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交易正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在丰富性方面,淘宝商品的多样化是有目共睹的,不同的品类之下有不同的商品,相同的商品又有不同的价格和质量可供选择。对滴滴来说,虽然其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但是其丰富的产品线为乘客提供了一站式出行服务,基于不同体验的快车、拼车和专车,基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共享单车和小巴,基于不同场景的接送机和顺风车。


  丰富性是一个平台占领市场的基础,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才能建立更强的不可替代性。


  三:用户粘性和转换成本


  在用户粘性方面两个平台相差很大,淘宝远高于滴滴。对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商来说,更换其他平台时要考虑的成本一般为在原平台积累的“商誉和知名度”。对消费者来说,要考虑的成本一般为在原平台获得的“会员身份和积分”。


  增加平台用户粘性的方法无非是沉淀交易信息并以此提高商家和顾客的“转换成本”。


  淘宝平台上,垂直品类前几名的商家会获得更多的流量,又因为顾客在消费过程中是自主挑选,所以信誉高有名气的商家往往可以“赢家通吃”达到利润最大化。更换平台后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对头部的明星店主来说是很大的成本。消费者的购物积分可以兑换礼品,累计消费得来的会员身份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权益。良好的激励机制使供需双方都有动力继续留在平台上,达到良性循环。


  滴滴作为新平台,也想模仿淘宝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针对司机的“服务评分体系”和针对乘客的“积分体系”。为什么同一套体系换了平台却不灵了呢?因为两个平台有着迥然不同的运转逻辑。


  首先,服务评分体系无法给优质司机带来超额收入。因为在电商平台上,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可以是同时“1对n”的;而司机和顾客每次只能“1对1”服务。所以,即使平台依靠乘客给司机服务打分而形成的评级体系来优先派单,司机也要靠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劳动来换取,和淘宝店主因为知名度和商誉带来收入成倍的提升有着很大差距。当司机发现辛苦服务得来的高评分,比不上其他平台的一点补贴,自然对原平台没有忠诚度。


  其次,积分体系给常用乘客带来的收益有限。乘车多次获得的积分往往只能换取廉价的物品,更不用说补贴的频发使乘客对优惠的感知阈值越来越高了。所以相比原平台这少的可怜的权益,新平台对新用户提供的补贴算是十分诱人了。


  四:平台的基因


  如果说淘宝已经成长为一个有生命的系统,滴滴则像一台新时代高效运转的机器。前者的壁垒是系统中稳定丰富的化学反应,后者的壁垒则是帮助平台高效运转的AI算法。


  作为互联网平台的A/B面,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代表,淘宝和滴滴以不同的方式各自运转着,它们都在变得更加完善,更努力的去服务好每一个用户。希望它们在赚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能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太原东方男健医院

太原东方男科医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