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年危机到来,
标准化趋势难道被质疑了?
早前,星巴克正式与阿里巴巴“联姻”,让笔者看到年近50岁的星巴克正在面临中年危机,今天与大家聊聊此话题。
作为众多咖啡、茶饮品牌标榜的学习对象,星巴克一直稳坐中国市场的头号大哥位置。
它既想保持高端,又想迎合大众,一步步在中国市场迷失“自我”。
正式开放外送服务,无疑证明了星巴克“中年”开始追求变革,壮心不已。
1、咖啡巨头星巴克的中年劫
最近办公室的95后流行定咖啡外卖,瑞幸咖啡、连咖啡成为新宠:口感不差,颜值还高,不会比星巴克差多少。年轻人不爱速溶咖啡的口感,却足不出户享受着咖啡品质。
作为星巴克的忠实粉丝,那刻我意识到星巴克的中年危机已来。90后年轻消费群体缺少80后对于星巴克的那份忠实情感。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门店营收已停止增长。而仅三个季度前,同店销售额增长均为8%。
跌破近两年的横盘位置
▲图片来源:36氪
近几年,中国市场的低迷让人大跌眼镜。
而中年的星巴克,也正受到多方面的夹击。
互联网咖啡品牌的冲击:
连咖啡切入外卖的空档,利用“口袋咖啡馆”的小程序营销方式,第一天就发展52万家线上门店。
连咖啡不仅外卖,还会玩营销
▲图片来源:连咖啡服务号
精品咖啡的冲击:
星巴克门店从11家扩张到如今遍布77个国家超过28000家门店,快速扩张让它成为咖啡行业的龙头老大。
在咖啡行业的三个阶段中,星巴克在第二次革命站稳脚跟。紧接着,咖啡市场第三次革命的爆发,精品咖啡品牌崭露头角。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SCA的咖啡培训机构爆发性增加,线下咖啡教室,咖啡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倡导。
革命的过程不断迭代标准化咖啡,类似Costa、太平洋这些品牌,它们虽然不会完全淘汰,但需求将会变少。
星巴克的反击:
星巴克与阿里“联姻”的行业变革,年近50岁的它正式打响防御战,但面临的变数要更多。
眼下,星巴克面对消费升级端遭遇着精品咖啡的冲击,低端市场还被便利店咖啡、互联网咖啡打击。
星巴克正在急切开拓精品咖啡的产品线和门店,成立了星巴克臻选店、烘焙工坊等高端咖啡门店。
今年还在北京开出中国最大的旗舰店,融合甄选咖啡、茶饮、精酿,从体验与产品切分差异化市场。
但问题是人均70元左右体验一杯手工咖啡,想要得到超高收益,难以预期。
在这些新门店业态后,是整个咖啡行业的一次巨大变革。咖啡行业正在经历第三次的行业革命,标准化向非标准化的手工咖啡模式转变。
2、市场趋势的改变,行业的标准化VS非标准化
单从咖啡市场看,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是蓝海。
星巴克、Costa的标准化,引领全球咖啡市场的快速发展。
从此以后,中国市场星巴克的发展可以用“势不可挡”来形容,便利店一般随处可见。
虽说在中国茶文化要远远高于咖啡文化,但星巴克用自身体量,让它在中国市场与咖啡等价。
消费升级的浪潮与连锁标准化的咖啡市场饱和,让精品咖啡的市场成为蓝海。不少新兴咖啡品牌从精品咖啡市场切入,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融资高速成长。
精品咖啡品牌获得融资
▲图片来源:百度
相比于标准化咖啡,手作咖啡更能有体验感。既能欣赏咖啡师手工制作过程,还能品尝到独特的口感,间接迭代掉速溶咖啡、标准化咖啡。
从咖啡行业看茶饮、大而全的餐饮行业会发现,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带来的是消费者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虽说标准化不会消失,但匠心手作,半标准化将会引领一波潮流,这将会是未来趋势。
前段时间行业也流传着“快餐3.0”的说法,快餐应对趋势转型为半标准化的模式,通过现炒替代“剪刀厨师”。
标准化快餐在转型
▲图片来源:百度
所以说标准化不会没落,只是非标准化再被强调。
• 结语 • 餐饮与趋势的博弈
咖啡在中国还是蓝海,虽说星巴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但不代表中国咖啡市场走向低迷。
从前的星巴克瞧不上外卖,是因为在其创始人看来,咖啡最重要的品质是口感。
外送动辄一两小时,咖啡的口感自然会流失。结果是咖啡外卖市场被连咖啡、瑞幸咖啡新兴品牌所占领。
开辟无限场景的咖啡外卖
▲图片来源:百度
等到局势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星巴克为此颠覆原有的坚持,与阿里巴巴联姻开通外送服务,并打通会员服务,双方强强联合。
这次星巴克的“中年危机”,是成熟企业思维的转化,非标准化、互联网化或是未来趋势。
所以俗话说,如果你跟不上时代,时代肯定将会把你抛弃。
大润发母公司2017年末被阿里巴巴收购,内部高层大换血,创始人在离职时就曾说过一句话:战胜所有对手,却输给时代。
大润发超越家乐福、沃尔玛,也在互联网浪潮下开拓“飞牛网”的线上商城,却没给他带来“救赎”。紧接着是家乐福的退出......
互联网的时代已来,不变则输
▲图片来源:百度
趋势是不可逆的,只有顺应趋势,才能在浪潮中生存。或许现在看起来你的粉丝还年轻,但未来粉丝只会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品牌就是这样,近十几年、几十年的餐饮企业为什么要转型,归根结底都是为顺应潮流与趋势。
餐饮人与其固步自封,不如找到真正为企业“把脉诊断”的咨询公司,给品牌注入新基因、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