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年要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实现今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
“通知”表示,将继续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加快户籍改革制度,对于中小城市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的落户门槛也需降低,对于超大和特大城市可以定做差别化的落户条件,在此同时,进一步探索关于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大城市落户重点在新区
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其实人们更关注的还是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是否会放宽问题。“通知”指出,大城市对于城镇社保年限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中二型城市不得实行积分落户,有条件的城市要进一步降低社保要求限制;一型大城市中实行积分落户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区分城区、新区和所辖市县,制定差别化落户条件,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
根据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Ⅰ型大城市指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Ⅱ型大城市是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特大城市是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5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至2015年已有85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100万大关,有36个城市超过了200万大关。其中,突破1000万大关的超大城市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介于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有天津、重庆、武汉、南京、成都、杭州、郑州和沈阳8个。
也就是说,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共有12个,这12个城市要“区分城区、新区和所辖市县,制定差别化落户条件”,意味着这些城市未来落户的重点在新城区。
广东省体改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主城区、郊区分类制定落户,是为了抽疏主城区,引导人们往郊区、新区去。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松绑人口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引进人才,这些新的增量可以安排在新城区。
目前,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地铁、市域铁路等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都市内部的人口分布,引导人口分流到近郊区、新城区。彭澎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郊区与中心区的时空距离,让年轻人住到郊区更方便。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胡刚教授说,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和郊区公共配套的完善,大城市的人口会逐渐往郊区走。
二线城市发展空间大
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之外,对于城区人口介于300万到500万之间的Ⅰ型大城市,《通知》的要求是“实行积分落户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这也意味着包括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和厦门、青岛等计划单列市的落户将变得比较容易。
实际上,无论是Ⅰ型大城市,还是特大城市,大多属于二线城市行列,它们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规模,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去年开始,武汉、成都、杭州、西安、郑州等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集中发起了“人才争夺战”。
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一线城市作为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太大,确实需要控制;但对二线城市来说,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长沙等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近几年,往一线城市走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二线城市。
彭澎认为,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未来将会继续推进建设全球性城市、国际性枢纽。而在北上广深之外,将有更多二线城市崛起为新一线城市,以这些城市为龙头,通过轨道交通的发展,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未来二线城市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它们的发展空间甚至大过一线城市。”彭澎说,一方面二线城市发展起来后,可有效减轻一线城市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区域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更多中小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