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后来的我们》好就好在,它解开了亲情和爱情关系里的最大谜团

发布者:深碍    发布时间:2018-05-02 14:06:55    浏览次数:344次

  世界诱惑太多,无法让心情停驻此刻,无法一生只爱一个人,所以不论市场如何变化,讲失恋、讲前任的电影总有它的一席之地。要么是外界的阻力,要么是内部的嫌隙,爱情关系破裂是二者累积的结果,但在破裂节点上,总有一个“即刻”原因。

  在人文和商业上都比较有代表性的电影《失恋33天》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爱情的破裂节点上,将分手原因呈现在了出轨和前途选择的外因上,并在分手命题下,探讨了不同的爱情观。

  电影《后来的我们》没有原地重复,而是更进一步地讲述了内因:林见清(井柏然饰)和方小晓(周冬雨饰)的爱情没有第三者介入,没有因前途不能共存,他们分手是因为无法沟通,不能懂得对方,导致的精神疏离。尽管陷入了刷票房的罗生门事件,但回到电影本身,《后来的我们》仍然不失为一部诚恳的好片子。

  永远的异乡人:我们的身体挨得如此之近,精神上却从未相依

  《后来的我们》讲述了十年前,林见清和方小晓偶然地相识在归乡过年的火车上,见清对小晓产生好感,邀请小晓到自己家吃年夜饭,此后每年一起归乡一起吃年夜饭就成为了惯例,归乡和年夜饭成了二人在北京漂泊、相熟、相爱、分离、重逢的见证。

  小晓在北京找了很多男朋友,一开始她觉得自己想要北京户口,想要房子,找的人也都是有这样条件的。见清见了一个又一个,内心暗暗发誓要给小晓有房的好日子。

  后来小晓喜欢上了见清,这是她唯一的一个没钱没房没工作的男朋友,她说:“我们在一起了,我觉得这些都无所谓了。”小晓想要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她得到爱了。

  而见清仍是执念于小晓想要的是北京房子,并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可是见清不断受挫,过多的失败让他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他的自尊心异常敏感。在二人反复争吵中,小晓吼道:“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是我他妈想要什么,你才知道你想要什么。”

  在冷战很久后,小晓离开了见清,上了地铁,见清追上来,看着小晓离开。多年后,飞机因大雪延误,二人重逢,问了很多个“如果”:

  见清:“如果你当时没有走……”小晓:“如果你有勇气上地铁……”

  很多爱情关系的双方,都希望对方能够跨出那一步,可现实却是谁也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

  见清:“如果你可以陪我坚持到最后呢?”小晓:“那你就不会成功。”

  当音乐响起,重逢的二人想起了所有的山盟海誓,两个人手拉手奔跑,那一瞬间他们要不顾一切,重拾旧情,当他们跑进酒店时,一推门碰见了见清的同事,同事打量着小晓,和见清寒暄:“恭喜你拿下个大单子!好好放松一下。”真可笑呀,真爱被别人当小三了,见清握得没那么紧了,小晓的手也从见清手里抽了出来。两个人都停住了,仿佛现实狠狠抽了他们一耳光,叫二人清醒一点。神来之笔。

  “要不是因为你,我能在北京耗这么多年吗?”小晓这时才恍然大悟,在电影刚开始时,见清表示过一毕业就要回老家遥江的。电影里所有的悲惨事件仿佛一下都找到了理由,他是真的在北京“耗”。这个天真的男孩,就为了火车上那个惹人爱的机灵鬼,为了“你跟我见过的所有女孩不一样,你会骂人,还会喝酒”,硬是在北京耗了十年。

  我想小晓终于明白,见清一直跟她开玩笑,如果一个人爱你,他得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真正意思,小晓因文化程度不高,一直说不出上九天干啥,下五洋捉啥,重逢后,她终于能完整说出这句话了。临近结尾时,二人坐在车里聊天,小晓说自己为了追人苦学英语,对着见清说了一句:“I miss you。”见清立马接:“我也想你。”小晓:“我是说我错过你了。”电影用这句话来证明,两人的心始终不在一根弦上,十年后,两个人还是没能懂得对方,他们的错过和遗憾是必然的。见清做游戏成功了,立马在北京买了房子,要求小晓和林父(田壮壮饰)搬进去。这是他幻想的衣锦还乡,幻想的幸福结局,他以为这是林父和小晓都想要的好日子。然而,他连教患有眼疾的林父调电视的耐心都没有。

  面对见清的邀请,林父只想守着小餐馆,每年做粘豆包,“这是你的好日子,和我没关系。”小晓:“如果你认为我不能跟你一起过苦日子,你凭什么认为我愿意跟你过你的好日子。”

  见清:“我真的不懂你。”

  小晓:“你从来没懂过。”林见清既不懂小晓,也不懂林父。林父去世了,小晓永远离开了他,这时候他懂了,这个男孩在精神上真正成人了,已经太晚了。他只能错过,他只能遗憾,然后懂得去对别人好,对琐碎庸俗的妻子和骄纵的儿子无比耐心,这是他用两段关系的失败换来的。他在过年的时候,给自己蒸了一屉粘豆包,寄托对两个最亲的人的念想。虽然见清在北京有房子,儿子、妻子就在温馨的家里,但他也成了这个世界永远的异乡人。

  他和林父、和小晓曾经坐在同一张圆桌旁吃年夜饭,他们的身体挨得如此之近,但精神上却从未相依。

  瑕不掩瑜,什么都盖不过诚恳的力量

  因为厌倦了虚晃的青春片卖情怀,再加上之前了解到电影是编年叙事手法,显得故事不够流畅,以及男女主有些矫情过于书面化的台词,北漂卖惨、周冬雨可能角色重复等。出于这些心理预设,看电影前我基本是零期待的,我以为我会尴尬,会在心里默默吐槽,好一点的结果也是波澜不惊。我以为的确实出现了:电影开头,女主小晓和男主见清在春运的火车上相遇,男主捡到了女主的火车票,对女主一见钟情,让人有些尴尬,毕竟除了书里、电影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情节比见鬼还难。后面小晓和见清同居时,“如果伊恩永远找不到凯莉,那这个世界不会有色彩”这句天真矫情的台词,虽然为了分手后二人的画面变成黑白而铺垫,但又尴尬到我了。还有对二人工作状况和北漂居住条件的表现,如果不是刻意卖惨,那就是主创不了解北漂,不够真实。但见清一回家,嚷嚷着吃饭,林父揭开锅盖,给见清的碗里浇了一勺热汤,尤其是林父一揭开蒸笼:“哪年能少了你的粘豆包?”那种有些搞笑却熨帖踏实的感觉,打动我了。

  林父和小晓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建立起了真正的亲情,他们真正懂得对方。林父在去世前留了一封信给小晓:“又快过年了,刚刚蒸了两屉粘豆包,起锅的时候,嘘着了眼睛。今年的黄米面特粘,我给你们留了一屉,去年你们没回来,留的都酸了,只好扔了。那些外卖能好吃吗?缘分这事,谁也说不清……”

  在林父的小餐馆里,一年一年,从热热闹闹的一群人,到剩下快要失明的林父一个人,形单影只地,趴在桌子上给小晓写信。

  电影里诚恳的细节和对话,情节的铺垫和适当时候陈奕迅的插曲响起,井柏然和周冬雨在片中一直在错过的悲哀感,直到林父的信让全片情感的渲染达到了顶峰。我立马沦为情感动物,这时理性与我无关,我在椅子上哭成狗。我忘了我是来写影评的,我只想当个普通观众,跟电影院里的其他人一样哭哭啼啼。

  对北漂卖惨的厌烦不能,故事不够流畅不能,矫情书面的台词带来的尴尬感不能,这几个缺点都不能阻止电影表达的真诚,一方面来自林父,另一个就是小晓和见清的爱情关系有一种平常却无能无力的悲哀,在这两点上电影诚恳到让人情感决堤。虽然有口有耳,但人们就是无法懂得最亲近的人,这或许是造物者创设的“巴别塔”,人与人之间总是无法沟通。而在精神上无法沟通的人们,所追寻的幸福就像盖茨比的那盏绿灯,任人怎么为其拼尽全力,就是无法达到。西安莲湖男泰医院

  就像陈奕迅唱的插曲:真的有一种悲哀,连泪也不能流,只能目送。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