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文章资讯

51信用卡成功上市,互金平台有何借鉴意义?

发布者:用户15******453    发布时间:2018-07-26 09:42:26    浏览次数:271次

7月13日,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正式登陆港交所,这是近期密集赴港上市的互金平台中,为数不多开盘日没有破发的一家。

一边是大量的P2P平台连环暴雷,一边是同样主要收入来自于P2P业务的51信用卡完成IPO。同一片金融环境,笔者不禁发问,凭什么是51信用卡能上市?51信用卡的IPO 之路,其他P2P平台能否复制?

互金企业上市三大要素:流量、数据、资产

流量是企业经营的核心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 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经营的核心,流量越大、变现的可能性越大。

51信用卡从创立到上市不过6年时间,适逢这几年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大爆发,得以迅速覆盖信用卡人群。据51信用卡财报显示,51信用卡的注册用户数在2018年一季度末达到8560万名。

使用信用卡管理工具的一般都是深度多信用卡用户。这类人群,是中国信贷用户的活跃用户,借贷频繁,有一定的信用基础。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51信用卡通过信用卡管理工具起发展出庞大的用户群,这成为了51信用卡进入信贷业务的基础。

用户数据是隐性护城河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的加速发展,争夺用户数据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多样,争夺强度也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抢占用户数据市场,大有跑马圈地之势。

51信用卡通过信用卡管理服务,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包括来自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交易记录、不同使用场景的消费历史,以及用户使用周期的还款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反映用户的还款能力,还包括还款意愿。

51信用卡依赖这些数据,衍生出多个金融产品。旗下拥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贷、给你花等多款APP。迅速完成了从工具到渠道的演变。从场景上多款APP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自我供血,完成生态闭环。[Office1]

企业变现能力高低决定估值

客户来自于流量,变现来自于商业模式。用户和企业的变现能力决定了估值。

51信用卡共有三大块综合业务: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线上信贷撮合与投资服务。三块业务相互独立,共同贡献盈利。

其一、信用卡管理服务。提供让用户自己管理负债表的分析工具,这是一个独立、相对完整的场景,积累大量的深度多卡用户,靠广告变现。

其二、信用卡科技服务。借助其流量和技术为银行提供信用卡办卡等服务。除了办卡的服务费外,还可以持续分得该卡后续产生的收益。

其三、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51信用卡通过51信用卡管家应用及其他应用向用户提供贷款产品,从中赚取服务费和管理费。

除了这三块核心业务,51信用卡对外合并收购,继续扩大版图,例如:对持牌机构“雅酷时空”进行全资收购,并通过并购51RENPIN.COMINC持有了中彩网通35.04%的已发行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斥资6850万元收购深圳中融保险经纪公司,有向保险领域拓展的意图。

51信用卡的演变之路,类似于支付宝,实现了工具—渠道、场景—交易—生态的路径。得益于庞大的用户及数据,清晰的变现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东风,51信用卡才顺利在港上市。虽然51信用卡上市的火热与互联网金融大环境的冰天雪地显得格格不入。但他的商业路线,确是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借鉴的。

消费信贷模式或将迎来上市潮

按照盈利模式,互联网融资企业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消费信贷模式:产品主要分为现金贷或者消费分期,代表公司有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趣店等;

2、网贷平台模式:产品主要是网络借贷,也就是大家说的P2P,代表公司有宜人贷、拍拍贷等;

3、金融超市模式:对接外部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等,代表公司有:融360。

随着监管层出台针对现金贷的严厉措施,P2P、现金贷热潮将冷却。消费金融开始显露头角,分别有信用卡消费人群代表的消费金融和无信用卡消费人群代表的消费金融。

从借贷关系上来说,信用卡和P2P是一脉同源,当信用额度足够的时候,任何人都会优先选择信用卡,因为利率低甚至无利息,当信用额度不足的时候,这些借款人才会去考虑P2P,唯一的区别就是银行对风控的要求很严格,授信额度低,安全保障高,所以贷款利率也低。而P2P降低了资质审查的要求,提高了授信额度,对应的平台风险也会增大,所以要求的贷款利率就高。

51信用卡最大的收益来源是线上信贷撮合业务,受政策影响,51信用卡自2017年12月起宣布退出小额短期贷款业务,转而向信用卡科技服务发力。也侧面说明了,对消费金融的重视。

从51招股书中,也能看出信用卡持卡人群是重要服务对象。这类人群信用好,能够持续贡献价值。从51信用卡积累的信用卡人群数据,可以衍生更多的产品。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7年末互联网消费性融资规模达到近万亿,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众微粒贷为代表,招联、马上等消费金融公司也通过互联网平台从事消费信贷业务。所以趁着IPO的窗口期,很有可能会从这一批消费金融领域诞生一波IPO公司。

(由艾瑞研究院绘图)

以京东金融为例,近日京东金融宣布了新的融资消息,估值1330亿人民币。从京东金融一系列举措来看,这家分拆出来的公司很有可能提前上市。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从京东分拆出来,主要是京东本身盈利情况不乐观,把烧钱的业务分拆出来有利于融资,而且随着而国内流动性收缩,已经很难在一级市场上融资。

二、目前美股、港股仍处在牛市形态,过了这个窗口期,可能上市还需要等好久。

三、流量估值梦可能要结束,一旦估值靠利润而不是流量,不赚钱的科技公司要赶最后上市的末班车。

蚂蚁金服现如今已是1500亿美金估值,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如此巨型体量,恐怕难以在一级市场中继续融资,所以上市也将是必选题。‘’

企业能不能上市,取决于向投资人回答未来“如何挣钱”以及“能挣多少钱”的问题。

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这些背景强大的消费金融公司,未来一到两年内,上市已无疑。除此之外,属于“京东系”的51信用卡,属于“蚂蚁金服系”的趣店均已上市,那腾讯系的微众银行将最有可能下一个上市的企业。微众银行在“微粒贷”的带动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高速发展,主攻业务为个人消费信贷等的消费金融服务。同时,在年报数据中,微众银行净利润是网商银行的3倍之多。

2018年到2020年,将会迎来一波消费金融公司上市潮,但上市不是终点,还需要将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完善社会信用消费大数据,完善和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在小米上市前夕在朋友圈表示,很多中国企业把上市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夜暴富,作为成功与伟大的标志,但企业经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所以能够上市的企业,只是公司经营长征中的一个里程碑,还需要从用户需求及自身发展中,不断创新,造福用户和股民。

无论是对于能够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还是不能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需要摆正心态,未来仍面临获客、定价以及风控等的不确定性。

互联网金融一词逐渐被各种跑路事件而被逐渐污名化,随着P2P网贷平台的备案及监管,及大环境下投资收紧影响,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纷纷向金融科技公司转变。

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必备维度是平台、信息、科技。随着金融科技在市场热度的崛起,互联网金融公司将会面临一场大洗牌。新的商业逻辑会逐渐清晰,金融行业将逐步规范。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互联网深度点评,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郑州男科医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335760480@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删除处理。 以上内容均为网友发布,转载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