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浏览器高调宣布2 .5亿元融资,并宣称“国产、自主、打破美国垄断”,但很快被揭露所谓的国产自主浏览器不过是在谷歌的浏览器内核改了下文件名而已。它强调自主多半是为了获得国企等客户的青睐,以说服这些客户不采用通用的浏览器。在相关文档中,红芯还虚假地宣称自己是第五大浏览器,也宣称自己是第五大浏览器内核。
在外界的激烈批评下,该公司道歉称自己是夸大宣传。最初,我是以看热闹的心态看此事的。看到有人披露这家公司如何对文件进行改名,看到程序员们吐槽它糟糕的代码风格和潜在的安全问题。中国互联网业发展到现在,还出现这样低劣的做法,是很出乎意料的。红芯在面对外界质疑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这简直是给整个行业抹黑。业界已有共识,“微创新”不是创新,是抄袭,意味着羞耻。直接复制他人产品的行为更不可能是创新,而是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因此,此事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这家公司关于知识产权的做法与整个产业和社会的通行做法相反。
就浏览器的知识产权议题,还有一点值得特别讨论。谷歌的浏览器内核(Chromium)是一个开源软件,而开源软件有着独特的知识产权规则,比如一个公司要在Linux、Android这些开源系统上进行开发,是要遵循相应的开源协议的,而这些开源系统又依托大量的其他开源项目,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开源规则。在桌面和手机浏览器领域,在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做了非常多应用创新并获得用户认可,比如腾讯、搜狗、360等均推出了用户众多的通用浏览器。昆仑万维等中国公司还收购了市场份额较小的早期浏览器公司Opera,获得相关技术,并对之进行改造,Opera公司近期还成功赴美上市。
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此次事件也自然地引发对于核心技术的关注。有人质疑,到目前为止,为什么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只关注应用(在已有的浏览器内核上开发新浏览器),而没有研发核心技术浏览器内核呢?业界的回应,一是浏览器内核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确有欠缺,二是浏览器主要以开源社区的方式运行,相关中国公司遵循开源规则参与是合理的。这种质疑和回应,正反映了在核心技术上我们要面对的复杂情况以及我们自己的微妙心态。
对于类似浏览器这样的消费级核心技术,务实的态度可能是合适的:接受技术发展的现状,重点开发应用,以合适方式参与,然后在此基础上谋求某种领先优势。而反过来,不务实、假装领先可能是无效的,并且我们越急越可能掉入类似骗局。对于消费级的核心技术,以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为例,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自行独立开发,但这可能是不可行的,因为能否获得用户的认可是关键,并且这类技术要在用户的反馈中持续迭代,这类消费级核心技术需要的是参与和融合。
对比而言,华为比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更进了一步,它在努力地开发消费级的核心技术,比如移动操作系统和芯片,它在技术上更领先、更有远见。但我们在赞赏华为时,同样要注意到华为的务实,任正非多年前的说法最好地展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 sPhone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在消费级核心技术上,重在应用与参与开发,追赶开发自有的技术,是两种务实的路径。现在我们也发现,在互联网技术上,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逐渐领先,我们有第三个务实但又更进一步的路径,在新技术领域中利用自身的用户和技术优势,尽早研发与应用,从而抓住掌握新兴核心技术的机会窗口。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newslist_8_1.html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1222/newslist_7_1.html